“原价639万的三居室现价544万配资行业资讯,但要求一周内付清首付! ”东五环某楼盘的巨幅海报在深夜挂出时,另一头的大兴西红门央企盘却因单日成交破百套,火速将价格上调3%。 同一片五环外的天空下,涨价派与降价派正用截然相反的算盘,打响一场魔幻的抢房大战。
8月8日晚,北京发布楼市新政:京籍家庭、缴满2年社保的非京籍家庭,购买五环外住房不再限购套数;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从60万飙升至100万,缴存年限要求缩短近4年。
政策如惊雷炸响,售楼处的灯光连夜亮起。 朝阳东坝某楼盘销售总监的记事本上,密密麻麻记满27组客户需求:“六成是改善型需求,盯着‘卖一买一’的置换机会”。
一、市场反应快得匪夷所思:
降价派:东五环楼盘直降95万,但附加“一周内付清首付”的苛刻条件,实为开发商紧急回血;房山窦店项目推出“首付5%+开发商贴息”,仍门可罗雀。
涨价派:大兴西红门央企盘单日成交破百套后,次日即涨价3%;丰台科技园项目挂出“收回2%优惠”倒计时牌,制造恐慌式抢购。
48小时内,五环外新房咨询量暴涨320%,二手房带看量激增178%,贝壳研究院的VR看房系统一度瘫痪。
然而火热背后是残酷的割裂:海淀永丰、亦庄新城等产业区售楼处排起长队,而房山、顺义远郊盘即使降价也无人问津。
二、产业区:涨价派的底气从哪来?
海淀树村地块楼面价破10万/㎡,朱辛庄楼盘被小米、百度员工抢购一空,产业与高收入人群成为房价“硬通货”。
通州台湖有客户当场退订五环内老破小,转而认购155㎡科技住宅:“互联网大厂年终奖到账前,他们都在观望,但不会放过核心资产”。
三、远郊:降价也难救的困局
房山良乡新房降价20%仍滞销,顺义库存去化周期高达40个月。 价格崩塌触目惊心:回龙观63㎡两居成交价281万,较2021年高点550万暴跌49%;西二旗62㎡两居273万成交,较2023年跌44%。
老破小沦为“政策弃子”:西城德胜学区60㎡老房挂牌3天加价3%成交,而房山同面积房源降价14%挂一年无人问津。
四、购买力的残酷现实
改善需求占咨询量的60%,但银行信贷部透露:贷款审批通过率不足六成,“多数卡在收入证明环节”。
公积金新政看似利好,实则杯水车薪:以360万房产为例,月供仅减少93元,全周期利息省2.77万,对刚需刺激微弱。
五、涨价派的“稀缺资源绑架”
海淀、朝阳项目手握地铁、学区、产业“铁三角”,即使提价仍被围抢。 朝阳崔各庄某科技住宅瞄准企业高管,设计“股权质押购房”方案,将购买力锁定在塔尖人群。
某TOP10房企在政策发布2小时后启动“闪电战”,将原定“金九银十”的营销节点提前,收割政策红利。
六、降价派的断腕求生
昌平项目推出“公积金+商贷”混合贷优惠,东五环楼盘直降95万但要求7天首付,本质是开发商对现金流危机的妥协。 房山窦店项目销售焦虑刷新空荡荡的接待记录:“配套缺失的区域,除了降价别无选择”。
七、政策“强心针”戳破的泡沫
北京五环外新房库存占比81.4%,部分区域去化周期仍达26个月。 2024年四季度松绑政策后,市场仅回暖3个月,2025年二季度再度回落;链家周成交跌破1500套,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压制反弹空间。 某银行人士直言:“当前救的是开发商的现金流,不是购房者的购买力”。
五环外的抢房大战,实则是资产价值重估的缩影。 海淀五环外楼面价破10万/㎡,而三环内无学区老破小单价仅6-7万,产业逻辑彻底碾碎环线逻辑。
亦庄因引进三甲医院和名校分校,三年房价逆势涨17%;而东五环外部分楼盘因地铁未通、商圈烂尾,价格跌至3.7万/㎡,较指导价5.6万/㎡缩水34%。
购房者用脚投票:七成买家将“地铁+超市”列为必备条件,交通便利的房源溢价55%,学区房溢价22%。
中介不再劝业主降价,转而教他们“包装房子”:标清学区政策、超市距离、物业活动,西城区靠此将成交周期从90天压缩至54天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